王銀泉
南京農(nóng)業(yè)大學博士生導師
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(yǎng)工程
首批中青年科技帶頭人
福建省閩江學者講座教授
江蘇省文學類研究生教指委委員
教育部、國家語委
《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(guī)范》
國家標準研制專家
世界中醫(yī)藥學會聯(lián)合會翻譯專委會副會長
牛津大學人類學與博物館民族志學院
講座主講人
2024中國知網(wǎng)高被引學者TOP1%
培養(yǎng)外語人才或者培養(yǎng)翻譯人才是要為國家服務的,要對推動社會發(fā)展進步能夠起作用。
——王銀泉
珍愛和平,以翻譯推動世界記憶
“中國需要構建南京大屠殺史實對外話語體系和話語主權,用國際化語言去講述和傳播這段史實,讓它真正成為世界記憶和人類' 共同記憶',捍衛(wèi)世界和平。”
2024年12月12日,國家公祭日的前一天,一位特殊的外國訪客來到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,她就是1937 年南京大屠殺期間堅守南京、救助無數(shù)中國難民的美國外科醫(yī)生羅伯特·威爾遜的曾外孫女Ashleigh Jacobson(阿希莉·雅各布森)。
在阿希莉·雅各布森參觀之際,一位中國參觀者主動向她介紹起過去的那段歷史,這位參觀者就是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語音導覽詞的譯者、南京農(nóng)業(yè)大學博士生導師王銀泉教授。
王教授和Ashleigh Jacobson(阿希莉·雅各布森)交流
一位高校英文老師,是如何開始從事南京大屠殺史實的翻譯與國際傳播工作呢?2016年的暑假,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找到南京農(nóng)業(yè)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王銀泉,把即將赴法國舉辦名為“共同見證”展覽的英譯校對和翻譯審定任務交給了他。為了確保譯文符合史實,并達到語言質量要求,王銀泉在假期里查閱了大量史料,尤其是通過網(wǎng)絡查閱了美國耶魯大學神學院圖書館收藏的相關原始檔案。有時,他只為查詢一個文獻的出處和幾個關鍵詞就要耗費幾個小時,常常熬夜到凌晨,最終如期完成了任務。
2019年8月31日,南京贈送的辛德貝格雕像在丹麥奧胡斯市揭幕,王銀泉以英語媒體協(xié)調(diào)員身份應邀與南京代表團一起前往丹麥,為活動提供了保障工作。
王銀泉在丹麥《辛德貝格:丹麥“南京英雄”》展覽現(xiàn)場協(xié)助南京電視臺進行現(xiàn)場報道
王銀泉(右前一)與辛德貝格外甥女瑪麗安和弟弟奧萊(左前一和左后一)在《辛德貝格:丹麥“南京英雄”》展覽現(xiàn)場合影
“南京大屠殺史實的翻譯,必須確保史實準確。只有準確,才能確保話語可信?!?/strong>
如今,隨著我國不斷加強南京大屠殺史實真相的國際化宣傳力度,國際社會關于南京大屠殺的認知不斷得到加強,2015年10月,南京大屠殺檔案正式列入“世界記憶名錄”。2017年10月,加拿大安大略省通過了設立“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日”的動議,將每年12月13日定為“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日”。
立德樹人,以學術研究帶動教育創(chuàng)新
“一個好的學者還應特別重視‘為師’——教好書、育好人,以學術研究帶動外語教育創(chuàng)新?!?/strong>
王銀泉踐行“賦權增能”提升學生學習能力,推動“立德樹人”教育方針貫穿課內(nèi)課外教學。他特別重視鍛煉外語專業(yè)學生的讀寫譯訓練,尤其是翻譯能力。他認為,在中外文明進入全方位交流的背景下,作為一名外語專業(yè)的教師,如何培養(yǎng)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和素質尤顯重要,“既熟悉國內(nèi),也了解國外和世界的多樣性,在差異性對比中做好文化、文明傳播交流的使者。”
王銀泉不僅助力學子們奔赴理想人生,自身也從未停下終生學習的步伐。王銀泉因其在外語教學領域的學術研究,尤其是一篇高被引論文,先后有3個年度進入我國外語學科高被引作者前20名。2020年,北京外國語大學科研網(wǎng)把他的這篇論文評為外語教育全國高被引論文排名第二。
2024年歲末,中國知網(wǎng)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發(fā)布“2024中國知網(wǎng)高被引學者”名單,王銀泉入選2024中國知網(wǎng)高被引學者Top1%名單,為全國的外語學科入選的320位學者之一。
跨界融合,服務國家戰(zhàn)略與社會需求
“將研究成果用于教學和社會實踐,形成‘反哺’效應是學術研究的應有之義?!?/strong>
如今,從事學術研究幾十年的王銀泉,早已在自己的學術地圖上開拓了多個頗有成就的研究方向。
2011年,教育部著手研制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國家標準,從北京、上海、江蘇三地聘請專家從事標準起草工作,王銀泉是受聘專家之一。在他與其他專家共同努力下,最終在2017年正式發(fā)布了涉及13個公共服務行業(yè)的《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(guī)范》國家標準。
應邀參與起草《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(guī)范》國家標準
《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(guī)范》國家標準通則
王銀泉還成功跨界進入了漢學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等領域,研究內(nèi)容包括中醫(yī)西傳史,2019年應牛津大學人類學和博物館民族志學院邀請做了相關講座,講述明清鼎革時期抵達中國的波蘭人卜彌格如何通過中醫(yī)翻譯傳播了中國文化,成為中醫(yī)文化西傳的拓荒者,有理有據(jù)地證明了中國文化對世界的貢獻。
牛津大學講座現(xiàn)場
在指導博士生開展研究時,王銀泉建議她聚焦周建人翻譯的達爾文的《物種起源》,首先是找到原始文獻,扎實梳理達爾文《物種起源》6個原本的差異,為探究達爾文思想發(fā)展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撐,也為研究達爾文進化論在中國的譯介與傳播的演變機制提供了依據(jù)。最終,這篇論文被《學術研究》首發(fā)之后,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《科學技術哲學》2024年第9期全文轉載。
“學問之道,經(jīng)世致用?!?/strong>王銀泉用理念和實踐詮釋著一名學者的情懷與社會擔當。
【南京廣播電視臺】城市面孔|王銀泉:學問之道 經(jīng)世致用
原文鏈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_madAy-ukJt510bvHZRw_g
閱讀次數(shù):46
【 轉載本網(wǎng)文章請注明出處 】